讓醫師頭痛的疼痛 --- 下背痛
據統計,60%的人都有過下背痛的問題。慢性下背痛更是影響生活甚大。因為下背痛從症狀,病因,到治療都相當複雜,也常讓醫師頭痛。

下背痛常常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。所以很多治療只能控制,但不能完全根治。醫師先透過下背疼痛的型態和徒手檢查,把病灶的範圍縮小; 再透過影像檢查(例如X光,MRI(核磁共振),超音波…),來精確病灶的地方。例如若是下背痛會沿著臀部,一路痛到腳底,這可能是坐骨神經痛,再透過檢查找出是椎間盤或是犁狀肌壓迫到坐骨神經。又例如向後仰或向後側轉會誘發出疼痛,這時就要考慮是曾否為腰椎小面關節出問題,再安排適當的影像檢查來確定。
但實際上這麼典型的症狀,出現的機率並不高,很多時候,患者自已也很難描述清楚; 特別是慢性疼痛的人,更是模糊。這時就算照了X光,MRI,超音波,常常也是沒結論。即便是檢查出有異常(例如小骨刺),也不見得就是病因。
這時 ”診斷性治療” 常成為判斷病因的方法。在超音波的導引下,將少量的痲醉藥物精準的打在可能的病源處,因為麻藥作用的時間很快,如果確是病灶所在,當下就會有很明顯的改善,由此可確定病因的位置。如果沒反應就需再找病因。所以這種 ”診斷性治療” 是階段性處理,需要作到好幾次,來100%確定病因。一旦確定了原因,再安排治療的療程。不管是復健治療,神經阻斷,增生療法,抑或單純類固醇注射都行。

因為背痛的原因很多,”診斷性治療” 時需依序找出各種可能的原因; 例如腰椎開刀後的疼痛(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,FBSS), 可能是骨釘鬆脫,豎脊肌沾黏,硬脊膜沾黏,薦髂關節的問題…等等。因此需要患者,醫者互相配合,最怕患者失去耐心,醫者固執已見,如此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。